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而亚太地区儿童的近视患病率上升最为明显1、2 。目前,预防近视的生活方式改变共识包括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工作时间3 – 5。另一方面,临床上延缓近视加深的方法包括使用不同浓度的阿托品和过夜佩戴角膜塑形镜6 – 9 。然而,睫状肌麻痹剂的不良反应包括畏光、调节能力下降、过敏性结膜炎和皮炎10。角膜塑形镜的不良反应包括角膜染色和微生物性角膜炎,这些可能归因于泪膜稳态不充分11。微生物性角膜炎是一种罕见但不可忽视的视力威胁性并发症,估计发病率为每 10,000 患者年 7.7 例,与长期或过夜佩戴隐形眼镜的情况相似11 , 14 , 30,可通过正常的泪膜预防。因此,对儿童泪膜不稳定的担忧日益增加,最近已公布,尤其是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近视儿童12 – 15。
隐形眼镜相关不适和泪膜不稳定的潜在原因包括蒸发增加、镜片前泪膜变薄和眨眼不完全16。然而,这些传统的担忧并不适用于角膜塑形镜,因为它是整夜佩戴的15 , 16。佩戴角膜塑形镜被认为会改变眼表并引起泪膜不稳定,可能导致接受治疗的近视儿童出现严重的眼表并发症17 – 19。泪膜不稳定的可能机制可能包括由于接触镜诱发的脱落上皮细胞聚集形成角化簇,阻塞睑板腺管 12、17、19,从而导致泪膜脂质层变薄、结膜皱褶和化生、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眼睑擦拭上皮病变18以及组织重塑引起的促炎介质上调20。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
各种眼表疾病也发现了泪膜稳定性的空间差异。例如,据报道,患有水样液缺乏型干眼症的患者更有可能在鼻下象限出现初始泪膜破裂,同时角膜荧光素染色通常表现为睑间或下方染色,支持干眼症的临床特征21。上述结果可以通过下周边位置非侵入性角膜图破裂时间减少与相关的较低脂质层厚度之间的关联来解释22。另一方面,白内障和干眼症患者的初始泪膜破裂位于下周边和角膜上部中央23。不同的破裂模式也可能反映了干眼症的不同病理生理24。了解泪膜稳定性的空间差异可以为眼表提供额外的评估,并在术前有效评估泪膜破裂规律,以避免术后干眼症加重21 – 24。泪膜稳定性的空间差异不仅可以解释疾病实体,还可以作为眼表疾病的潜在标志。因此,我们旨在调查不同治疗方式下近视儿童泪膜空间不稳定性的存在情况。我们还旨在尽早发现泪膜改变,以防止因近视治疗可能引起的任何可能的短暂性眼表损伤造成进一步损害。